讯(记者李威)3月29日英国踏入正式脱欧一年倒计时,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动荡和与欧盟进行了七轮谈判之后,英国似乎又走回原点,国家仍处于脱欧前的状态:脱欧和留欧阵营势均力敌且争吵不休、社会弥漫不满、商界焦虑不安,英国如何塑造与欧洲的关系以及搭建自己的全球新舞台,似乎仍是雾里看花。
3月29日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一年前的同一天,首相文翠珊启动了《条约》第50条正式宣布脱欧,而当天许多英国人突然活跃起来,出来讲话、专家举办研讨、活动家忙于街头宣传,气氛好像又回到了2016年举办脱欧前夕,“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看看这一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英国著名学者及民调专家柯蒂斯称。
柯蒂斯表示,数据可以说话,首先在脱欧的立场上,根据YouGov、BMG、ICM等知名民调机构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期间的多项调查显示,在过去将近一年时间里,与时52%支持和48%反对的结果相比,脱欧和留欧阵营比率变化不大,两者相差不到4个百分点,互有领先,也就是说,了一年之后,在脱欧问题上依然处于严重。
“其中也有一些微妙变化,去年临时后,在认为脱欧是否正确的问卷中,回答错误的人数出现轻微上升,也有迹象显示支持举行第二次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但对于前首相白高敦、贝理雅等人近期发声,以及金融大鳄索罗斯捐助的民间团体总动员推动二次,柯蒂斯并不认为能令脱欧逆转,至少在民调上没出现大比例的变化,当然还要考虑进议会投票表决等因素。
和民调相呼应的是,脱欧和留欧阵营的较量依然十分激烈。以29日由英国著名智库“英国在变化中的欧洲”在伦敦举办的研讨会为例,当天上午前首相贝理雅大谈逆转脱欧仍有可能,下午前党法拉吉则呼吁将脱欧进行到底,不仅两人隔空交锋,的支持者也不时高叫口号打擂台。可以说,脱欧之已经走了一半,但其引发的社会撕裂始终困扰着英国。
与前一样,英国社会持续弥漫着脱欧带来的躁动不安和不满。曼彻斯特大学教授罗伯表示,自后社会出现很多脱欧后遗症,他由此创造出和脱欧(Brexit)一词相关的新词汇,比如“后悔”(Bregret)、“”(Bretrayal)、“疲惫”(Brexhaustion)等,代表了不同阵营选民的复杂情绪。
柯蒂斯也引述民调表示,几乎所有人都对英国的脱欧操作表示不满,不论是脱欧还是留欧阵营,都认为脱欧与自己的希望背道而驰,其中脱欧派的不满人数增加得尤为明显。事实上,文翠珊在保守也有着同样的处境,被软硬脱欧派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
来自英国商界的焦虑和不安也同样没有减少,虽然经济并未如前预期的那般受到打击,但面对增速下滑、英镑下跌、外国企业外迁等状况仍难以乐观,特别是描绘的脱欧后美丽贸易前景,目前看仍是镜花水月。
“眼下反全球化、贸易和贸易战英国要离开欧洲、放眼世界,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时机。”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皮尔斯称。不久前欧盟公布的脱欧过渡协议草案,虽有商界的正面措施,但谈判仍存在不确定性,最终能否签署也是未知数,对商界而言还是没有得到定心丸。
如今距离英国正式脱欧只剩下一年,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加上过渡期也仅有21个月,双方能否顺利达成都满意的协议仍充满疑问,对大多数英国人而言,英国如何塑造与欧洲的关系以及搭建自己的全球新舞台,现阶段仍是雾里看花。
伦敦大学玛丽学院教授蒂姆打了一个比喻,他说脱欧好比是生孩子,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上产前班,结果孩子出生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这时你手忙脚乱,学的东西完全用不上,你会发现之前的时间和精力都白费了,真正需要考虑的,实际是孩子出生以后要怎么样做。
他的话或许道出了眼下英国人的处境,即许多人仍然纠缠在脱欧立场上不放,而与其仍在为脱与不脱争论不休,不如把焦点放在脱欧之后,为英国的未来集思广义。文翠珊在29日脱欧倒数一周年当天,闪电式走访了苏格兰、英格兰、北和威尔士,以凝聚共识和寻求团结,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英国人能认同她的这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