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一个事情,得分历史这个不算什么,比如刘炜现在排位附近的几个人是唐正东、积臣、杜峰和莫科,这四个人论个人能力在cba历史上是进不了前十的,也就是打的时间长罢了。
不过我看不起这个历史得分荣誉并不代表看不起刘炜,过去五年,亚洲一号位界级比赛中仅有两个半拿得出手,一个是刘炜,一个是上届世锦赛的道格拉斯,另外半个是去nba走了一遭的田卧勇太。日本人不多说,他的特点突出但是弱点太明显,巅峰期太短暂了。道格拉斯算是大器晚成,崛起时间不太长,从cba和今年亚锦赛来看和刘炜算伯仲之间的。
1 他有亚洲一号位球员有史以来最好的身体对抗能力。在和欧美球队的对抗中,亚洲球员吃亏就在身体对抗太差了,往前翻,中国男篮的一号位球员也是这个问题,郭士强、范斌这种,在强下基本不能做动作。而刘炜在04年、05年左右开始明显的练力量,他的勤奋让他在最近五年的几次世界大赛上和欧美一号位球员的直接身体对抗上甚至取得了上风。
2 他有亚洲一号位球员有史以来最好的防守能力。尤纳斯说刘炜的能力去欧洲一流俱乐部打控卫一点问题都没有,原因就在于刘炜的防守。基本上近五年世界级别的大赛,除了姚明外,中国防守最好的就是刘炜了。当然,防守这事,是以身体对抗为基础的。
3 他有亚洲一号位球员有史以来最好的得分能力。只说得分,刘炜在连续几次世界级别比赛上有两位数的表现,过去亚洲级别的一号位球员谁能做到?这还有一个前提,刘炜在中国男篮的出手顺序甚至排不到前三位。他的衔接段的抢分能力和空位三分能力在这五年的亚洲篮球圈是无出其右者的。
5 他不是一个好的核心后卫,他的组织风格太小家子气了,这也是传统南方球队的通病。不过核心后卫只是一号位中的一种打法,以中国篮球近十年的配置来看,一号位不适合核心后卫,李群和胡雪峰男篮最好的组织性一号位在国家队比赛中吃瘪是常态,原因在于队形不合适。中国男篮的队形,传统来看是锋卫持球攻,黄金一代的胡卫东和郑武,21世纪是李楠和朱芳雨,如今是朱芳雨、王仕鹏和孙悦,而因为三大中锋和易建联的原因,中国的四号位和五号位也是需要持球攻,这样就决定了一号位没有球权,不需要做核心后卫。这也是刘炜一直是最适合中国队一号位的原因。
现在来说为什么刘炜是亚洲最好的一号位球员,他的成绩比之竞争对手好上太多了。过去五年,刘炜界大赛中打爆过德拉季奇、卡尔德隆、卢西奥这些nba级别的球员,除了姚明,还有哪位亚洲球员能做到?刘炜集体荣誉有06、08、10连续三次世界大赛的复赛,个人荣誉拿过世锦赛助攻榜前五,这些亚洲级别的其他一号位球员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未来如果孙悦能改打一号位,他是有希望超越刘炜的,除此之外,现在亚洲其他控球后卫,以近五年的刘炜为标杆,五年内没戏 。
巅峰期,我觉得算得上。巅峰期,刘炜不输任何亚洲控卫,并且不输大部分欧美球队控卫,面对欧美强队控卫也有一战之力。要是其他人,估计直接被紧逼的四处失误了。刘炜的身体和力量赋予了他可以界大赛上对抗别国后卫的资本。
2019年3月19号,39岁的老将,CBA第三位万分王刘炜,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走到观众席上含泪和球迷们击掌告别
2008年奥运会打西班牙,刘炜最后时刻失误,所有球迷而上,没有人记得他全场十二投七中19分是全队最高
我不是吹刘炜,刘炜确实比NBA顶尖后卫差远了,NBA的妙传,暴扣,快攻刘炜一个也没能做到。但是我们应该这么过分的责备刘炜吗?他已经是亚洲最好的后卫了(现在郭艾伦也很好)
现在,刘炜退役,回头看,CBA没有一名后卫达到刘炜巅峰时期的综合水准。郭艾伦精彩纷呈的强突,但却少了刘炜的稳健,赵继伟组织和球商极高,个人得分能力不如刘炜,赵睿强突强攻,组织能力不如刘炜
以前我们总嘲笑刘炜撅着过半场,刘炜离开国家队后,面对欧美后卫防守,我们的年轻后卫过半场比以前更加费劲
其实我想写点关于刘炜的东西已经想了很久了,却一直偷懒没有动笔。直到前几天无意间看完一场CBA比赛,我才坚定地打开了记事本,记下了这些文字。
“2016年11月13日,CBA第六轮比赛正式打响。四川品胜经过双加时鏖战,最终逆转战胜广州证券。从上海转投新疆后,本赛季加盟四川的老将刘炜出战49分钟砍下31分,带领卫冕冠军客场取胜。”
我不禁一阵。是啊,这要算起来,1980年出生的刘炜已经快37岁了。和他年纪相仿一同成长的多年队友姚明早已退役多年,如今不仅入主上海队成为姚老板,甚至担任了CBA公司的副总,随时左右着CBA职业化的命脉。
而同年出生的刘炜却依然屹立在职业篮球场上,无论是在上海还是萨克拉门托,无论是在新疆乌鲁木齐还是四川成都,他仍然在一如既往地投篮、快攻、变向或是分球,就连组织进攻时的摸头、拉衣领或是伸手指的动作都是那么几十年如一日地一模一样。
好像什么都没变,只是一晃,从他1996年进入上海一队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他的职业生涯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我不知道,也许他自己也不想知道吧。
从1994年入选上海青年队以来,刘炜就已经是姚明的队友了。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噢不对,应该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002年,两人携手打败缺少王治郅的八一,终于拿下CBA总冠军,随后姚明远赴NBA火箭,上海队开始由刘炜独挑大梁。
在这相依为命的篮球之上,姚明从崭露头角到星光闪耀的速度实在太快,很多时候人们只能记得姚明身旁一直都有一个很会给他传球的小后卫,他叫刘炜。
2004年,刘炜得到了NBA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青睐,被邀请前往国王队试训。同年NBA中国赛,由姚明效力的火箭队与刘炜效力的国王队在和上海交锋,这场中国德比甚至是上海德比堪称举世瞩目。可最终刘炜没能在国王队留下,没有和姚明一样完成远赴NBA的寻梦之旅。
2002年刘炜正式入选中国男篮,了长达11年的国家队征战生涯。在段日子里,刘炜和姚明依然携手创造着中国男篮的历史与奇迹。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当属2008年奥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国对阵西班牙的比赛。在那场比赛中,刘炜连突带投狂砍19分,几乎完爆了西班牙当家后卫卡尔德隆和明日之星金童卢比奥,险些带领中国男篮上演了以小蛇吞象的世纪好戏。
范冰冰与王学兵
也是在这里,随着“中国长城”、“姚明时代”以及“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正式进入了以内线为主攻点,辅以外线射手群的进攻模式。界篮球的潮流早已转入弱化、全员提速的新节奏后,中国本土后卫只需带球到前场,将球塞入内线和分给射手的死板打法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在一直缺乏身高优势、只能依靠后卫带动全队流畅运转而弥补内线短板的韩国、日本乃至都已经基本完成了球队转型,与世界篮球的发展逐渐缩小了差距、拉近了距离。这也使得中国本土后卫缺乏对抗与突破、完全无法与世界一流后卫相抗衡的悲惨现状被彻底揭开。而遭受全国球迷所有诟病和的,自然只能由当时的国家男篮主力控卫刘炜来承担。一时间,刘炜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有球迷表示,刘炜入选国家队的唯一原因给姚明喂球喂得舒服,在没有了姚明的国家队,刘炜也自然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在一个国家球队模式建立起来的十年里,各级训练模式自然上行下效,大多数中国后卫的确都有了类似的缺陷。刘炜作为一个在那个年代并不算完全传统的后卫,基本功非常扎实,运球过半场的手段极其丰富;投篮精准但选择时机较为随性,有着自己的节奏;传球善于思考,尤其是给姚明的传球效率极高。这一切都是他能够坐稳国家队主力控卫的硬资本。但是中国后卫整体培养模式和已经成熟的后卫运动员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况且作为当时中国控卫中的佼佼者,这个锅绝不应该让刘炜一个人背。
“2010年9月7日,锦赛1/8决赛中,中国队67-78不敌队,11分的差距也创造了双方大赛交锋史的最小分差。这一场比赛刘炜大放异彩,轰下了21分并送上3次助攻。刘炜本届赛事场均出战36分钟,也是中国队出场时间最长的球员。”
“2011年,刘炜第四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亚锦赛。冠亚军决赛对阵约旦,中国队最终本场70-69险胜对手拿到伦敦门票,刘炜个人贡献了13分。”
“2012年7月22日,在中国男篮备战伦敦奥运的热身赛中迎战波兰。刘炜在最后关头开始,先是一次突破上篮帮中国领先3分。在波兰队赌博命中3分球追平后,正是刘炜最后一攻果断突击制造杀伤,罚球线险胜对手。对波兰队的这场胜利,也终结了中国男篮近年来欧洲拉练16连败的历史。”
“2012年的伦敦,刘炜最后一次代表中国男篮出战奥运会,场均送出6.2分、2.6个篮板和2次助攻,依然显示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2岁初出茅庐到33岁,刘炜在11年里征战了国家队所有的大赛。2002年美国世锦赛、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3年亚锦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5年多哈亚锦赛、2006年日本世锦赛、2006年多哈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2009年天津亚锦赛、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武汉亚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三届世锦赛、三届奥运会、三届亚运会以及四届亚锦赛,这是中国男篮历史上一个前无古人的纪录,而刘炜也是国家队里十年来唯一一个“全勤”队员。”
在因伤离开国家队后,中国的后卫线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和,表现奇差,屡屡遭到举国炮轰。这个时候,人们仿佛才过来,以前的刘炜并没有人们说得那么差。在屡投不中的关键时刻,刘炜那神奇的投篮、天马行空的空接传球、甚至是标志性组织进攻时的摸头、拉衣领或是伸手指动作又被人们重新记起,“如果刘炜还在,就好了。”
2014年7月1日,刘炜离开了效力十七年的上海队,远走新疆。十七年间,刘炜拿到了8144分、2382个篮板、2052次助攻、802次抢断,各项数据均是球队纪录,其中得分还高居整个CBA历史的个人第7名。这十七年的时间,也成为了CBA史上单个球员连续效力同一支球队的最长纪录。而此时此刻,姚明已经入主上海队一年。这其中的纠葛也许没人能够说得清清楚楚,毕竟昔日的发小兄弟之情如今转变为老板员工般的上下级关系,还有什么会是一成不变的呢。
在离开家乡上海、远赴新疆的一年里,刘炜充分发挥了一个老将的作用,临危不乱,指挥有方,场均11.7分3个助攻,这在如今外援、疯狂刷分的CBA联赛中已经是中国本土后卫难以企及的高水平数据了。何况是一个已经35岁的老将呢。
在本赛季的前七轮比赛里,年近37岁的刘炜场均轰下19.7分6.1篮板3.9助攻,更是在第六轮比赛中狂砍31分带领四川双加时战胜广州,重塑老将奇迹。
篮球,旅行,美食,摄影,Sneaker以及一切只与生活有关而与正业无关的东西。放空双耳,热泪盈眶。
在昨天结束的比赛中,老将刘炜用一记跳投拿下了他在CBA的第10000分,成为CBA历史上第三位“万分先生”。他以38岁的“高龄”征战联赛,昔日的队友却大都已经退役。有的拿起了教鞭,有的进入了体制,有的了解说席。
在CBA,他是上海队的名片和王牌;在国家队,他是队长和“给姚明传球的人”。但在场外和网络上,他却是最受争议和球迷讨论的中国球员,没有之一。
争议声从13年亚锦赛后渐渐衰弱,因为球迷们发现,缺少刘炜的中国后卫线是何等羸弱。刘炜,仍然是当年整个中国最好用的控球后卫,甚至是这个的唯一可靠人选。
刘炜本是条情的汉子,但随着岁月的积淀,他也对网络上的种种选择淡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少说,多做。」
先说说骂声,之前看一个B站采访,短短的几分钟,刘大起床跑步买早点,油条大饼摊头的老大爷说你不是那个谁吗?其实在上海,刘大还是人缘相当不错的,在上被人认出来都能很欣然搭上几句话合个影,训练时候也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作为上海人,他继承了内敛不,有错欣然承认的特点。他在沪上一档节目受采访时一度落泪,说自己在过去大赛上出现一些关键失误,确实自己也不太好受,然后看到微博网上这么多喷他的,因此他也就不再关注网络平台了,不开心时候就去训练房或者跑步来自己。我想作为一名球员,刘大的心态调整是合格的,不然很多人可能一蹶不振,也就不会有之后这十几年矜矜业业的表现了。我当时看到刘大失误,说实话,我也无语过。但是试想一下,我们平时打全场,又有多少能完完整整打满全场,还能把技术动作全部做到位的呢?这体力消耗太大了不说,你自己运球来几个折返跑,到最后想弯腰做个胯下都很难。
国家队比赛,其实我们会发现,我们输球的都是欧美劲旅,但是打打什么安哥拉(有身体没技术),韩国(这几年差距在缩小)之类的球队我们还是有很大胜算的。08年中美那场,你会发现刘大面对kidd之类的球员时,会背身护球结合胯下将球运到全场,或者就慢慢地推进,确实这样不会有失误,但是这同时又了球队有快攻的机会,因为我们每个球都是一球一球凿出来的。这样的球员,我们可以说他完成了教练布置的任务,一方面能力有限,但一方面作为控卫,基本也就是交出了球队的上线天花板。同时当詹姆斯协防刘炜,刘大就会降低重心护球,同时寻求掩护,因为你的臂展和速度都没对面好,突进去要么被帽要么失误,所以刘大一旦等姚明来挡拆后必然会看底线有没有人站着等三分,这也算是一个经典战术吧。再者,你运球姚挡拆,然后对方的中锋或者大前锋拉出来换位防刘大,这时候对面的控卫应该去补防姚,这时候利用身高差距大吃小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别忘了,对面也不傻,知道你这套战术,因此很可能会让底角防守球员下意识去包夹姚,因此不可能每个球都能打出来,这时候就要拼三分了。然后传不出来他突进去那几个不是被詹姆斯摁在板上就是框也找不到了。毕竟身高的差距再加上身体条件的差距,太难了。所以刘炜在国家队有过几场出彩的表现,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也有高光时刻。郭艾伦是最近几年国内位数不同打法比较有观赏性的球员之一,但是投篮的短板以及视野的不开阔,有时候会一个劲地运球钻到对面怀里。他比当年陈江华运球和身体素质还要更强一点,不过陈的速度比他稍快一点,传球视野等等却又不如刘大,整体是一个sg的模板。刘炜的国家队表现略逊于其在CBA中的表现,不过是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要对他要求过高,咱们实在没有那个必要过分苛求,当然也不能捧的太高。你在国家队,场均8(得分)+5(篮板)+5(助攻)+1(抢断)+3(失误)就够了。
回来说到CBA,姚明走后,也是刘大一个人在上海大鲨鱼带队前行。这其中也放弃了一些球队的报价,因此刘大的人品没得黑。到了职业末年流转过几支队,不过最后落叶归根回到了东方大鲨鱼,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在CBA里,刘炜是一个性大于传球性的球员,巅峰赛季得分20+对于本土后卫并不多见,不过那时候俱乐部也需要他站出来,因为年年战绩不佳想想也憋屈,再加上球队经费问题,刘大在姚走后那几年应该是不如意的,浑身上下憋着股劲。在我印象里,刘炜没有因为骨折,骨裂,韧带撕裂等等大伤而大规模缺席,基本上都是小伤扛着上场,因此拿到这么多分也不奇怪,再者本身就有这个实力。我觉得刘大在联赛里算是一个一档球员,国内为数不多能碾压同PG级别的球员。张三疯,胡雪峰,刘大,对于他们孰强孰弱一直争论不休,这三位我都很欣赏,也或许这个时代再找出来这样三位大佬,想必不太可能了。
刘大算亚洲第一控卫吗?举个例子,你让刘大和郭亚一去solo一把,我想大部分人都认为郭赢,其实我也这么觉得,但你放在正规比赛里,你说郭能赢刘,这就会引起非议了。我觉得刘大不能算亚一控,但能当做亚洲历史上曾经最好的PG之一,也能称赞他是CBA历史上最好的后卫之一。把之一去掉,等我不知道哪一天崩了,后辈们来知乎考古,看到我这篇文章,怕不是要把我喷的从棺材里醒过来了。
控卫这个,即使在黄金一代,也是差强人意的。阿迪江传得一手诡异的好球,但是一到世界大赛就要被打爆,因为他身高太矮防守太弱。刘炜太神经质,我从来不觉得他适合打控卫。
我想,从开始关注刘大打球的时候是传说去萨克拉试训的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的《灌篮》还大幅的写了很多关于刘大的文字。
之后刘大的名气更多是因为姚明的原因,但坊间总是流传刘大靠着姚明才能进国家队,这个锅甩的真好,试问一下当时的国家队在后卫的上谁还能比肩刘大?
刘大的攻坚能力其实并不弱,非要甩数据我甩不出来,我看的是直播,很多时候刘大的得分能力还是有的,用于背锅积极拼抢的头是够的。
一开始骂刘大我也是其中之一,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对篮球的理解,越来越理解刘伟,是的,被运不了球,作为控卫这个锅是要背。但一手小中投和三分,还有防守的态度就因为这些背磨灭了吗?
现在拿刘大说事,无非因为欧美训练带来的篮球技术的进步,郭艾伦的突破和破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放在那个年代一个不会投篮的郭艾伦能有刘大这样的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