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球迷看多了NBA的比赛,再看回CBA的比赛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CBA的水平这么低,看着那些球员都跑不快跳不高,防守懒洋洋的,我上我也行啊?
对于篮球,作为竞技体育,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摆在第一位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身体素质不够强,即使技术练得再好,上场比赛一有身体接触,动作就会变形。科班出身的职业球员也会如此,更何况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进入CBA打球其实跟进入影视行业有点像,主要是两条:科班出身和素人。
首先是科班出身,那一般就是出自各支CBA球队或者省市体育局组织的青年队。进入了青年队,接受过专业训练还不够,还得从中脱颖而出。一般来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球员大概需要7个以上的“陪练球员”,竞技体育的淘汰就是这么。每年能上CBA一队的青年队球员大概也就1到2个,其余的球员要么进入各个单位系统打球,要么去读大学,打大赛,稍微好一点就去打NBL联赛,现在NBL出身的球员例如广东队的赵睿。
如果是所谓的“素人”,也就科班出身的球员——大赛的球员也可以归到此类,因为大学生本质上就是业余球员,只不过又比大街上随便找的一个爱好者要强一些。这类球员可以之前来说,只要是实力足够,在CBA球队试训通过就可以,例如:大学出身的曾令旭,“流川枫”刘子秋。现在参加CBA要经过选秀,如果是境内就读的大学生,必须参加过CUBA或大超联赛,就读国(境)外大学的中国籍学生须参加过就读所在地高水平大学篮球联赛(由所在学校体育部门出具证明)。港、澳、台球员须参加过所在地区最高水平的联赛(由所在地区篮球协会出具证明)。除港澳台和大学生之外的其他球员,须由CBA俱乐部出具推荐函。
所以说,能进入CBA联赛打球的球员可以说是中国篮球尖的人物了,即使他们在CBA联赛上看起来多么笨拙,但不可否认,这已经是国内篮球的顶尖运动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