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CBA动态> 文章内容

好照片是怎样的动态倒影拍摄的小秘密

※发布时间:2018-2-21 4:06: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静态的倒影反射出的影像大多数与原景物形成上下或左右对称的图案,常常给人们以很强的审美情趣。然而,只要细心观察那些随着水的汹涌或波动的倒影,及时捕捉那些动态倒影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形成的不同状态、不同色彩的图案,就可以获得一幅巧夺天工、意境深邃,比实景更美、更精彩的摄影作品来。

  拍摄动态倒影,一定要在一个“动”字上下功夫。去水边拍摄时,首先不是选择眼前现场已有的景物来拍,而是看水里的动态倒影是在怎样变化的,然后根据其倒影的变化来构思可能形成的图像,根据不同角度的光线、地理条件来确定作品的基调与可能形成的图像。这种“动水”的拍摄点,不仅仅局限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也不全是有着滚滚长流水的大江大河,公园里的人工湖、建有喷泉的景观、饲有观赏鱼的水面、流淌着的溪水等等,都是拍摄动态倒影的好去处。这些水面因水的流动或波动,映在水中的景物倒影千变万化,拍摄动态倒影就有了先决条件,就能构思出与水边景物不同的、新奇写意的作品来。《三星堆--青铜人物》(见图一)就是在反复波动的湖水中,发现岸边的坐椅在水中变形成一个人物形象,在那一瞬间按下快门。后期处理时,发现人物造型与颜色如同想象中的三星堆青铜人物。

  动态倒影形成的画面一般不会再现岸上的景物,其图案不像许多静态倒影与水岸景物那样具有对称性。大多数是通过动态倒影变形形成一种崭新的被摄对像,经过作者细心观察,耐心等待而抓拍到的主观意向图案。也就是说,形成动态倒影的原景物,在经过水的波动作用后,化为作者创作新画面所需要的构思、线条、颜料等面目全非的新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照片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那些出现在眼前的动态倒影,以获得最好的艺术效果。

  新产生的图案与原景物有着天壤之别。一幅原本可以是海景画面的作品,却可能变为一幅异地著名风光照或人物肖像。以《乐山凌云寺》(见图二)、《华山风光》(见图三)这两幅画图来讲,画面中的影像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雄伟大山,而是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大树--当树的倒影处于动态之时,根据其倒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将它变形为大山,再选择理想的角度、光照、形态和时机,按下快门,在同一水面先后拍出了这两幅作品。这种化水为山,只有通过航拍才有可能得到的异地风光图案,通过水岸景物倒影的动态变形而轻松获得,这正是精选动态倒影的必然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一种神秘而新奇的感觉。

  在选好动态倒影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岸边有动感的景物。动态的水面加上岸边的动态景物,有助于获得更多神奇的动态倒影图案。受风吹而摇拽的花草树木、水面上摆动的船只及随之而动的乘客、旗杆上飘动的旗帜、飞翔的鸟儿、往来的行人等,都有可能为我们成就一幅写意佳作。印象派画《交流》(见图四)就是透过波动的水面,捕捉到两个游客变形较大的倒影而获得这幅形似毕加索抽象画的作品。

  在探讨动态倒影摄影中,我多次查阅了刘半农、郎静山等著名写意摄影大师的作品。他们的许多作品中仍是所拍摄的原景物或多个景物的“叠印”、“集锦”,主题一般因作品意境的美妙而有了深化,但画面多保持有原景物的景况。现在不少摄影者进行的创意摄影,有的通过摆拍进行创意,有的通过PS进行重组,还有的通过多次或后期合成。我尝试的“ZD画创意摄影”,不摆拍、不PS,都是通过一次拍摄动态倒影而获得的。拍摄时于顺势而为,根据水岸动态景物和动态倒影的变化情况与自己的感觉、构思去抓拍,这样才可能使抓拍到的图案既生动、形象、自然,又不会给后期制作带来更多的难度和人为痕迹(见图五)。拍摄中,作者应根据视线内自然物的动向与不同变化,调动自己的主观想象力,以敏锐的目光和最好的视角,随着运动物的变化顺势而为,一旦发现可取的亮点或通过取“提前量”,瞬间将其图形抓拍到手。

  动态倒影的拍摄既要讲“天意”,更要靠“人为”,创作过程中诸如确定被摄对象、选择适当、把握光线变化、选用理想参数、捕捉最佳图形,以及后期筛选照片,发掘内涵,照片命名等,都需要摄影者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