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龙队的主场比赛,陈钢会到渝北区体育馆,现场为球队加油助威。 受访者供图重庆晨报记者 包靖 报道
“来了嗦?”渝北区体育馆里,陈钢和重庆翱龙的队医打着招呼。场地里,队员们正在为晚上7点半的比赛进行着投篮热身。“我和他们都挺熟的。”陈钢指着队医说,“当然球员也是,因为经常来看球嘛,自然就认识了。”
此时是17日下午5点半,陈钢提前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场馆。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新生活。本赛季重庆队征战CBA,他都会提前到场与每个球员击掌和简单聊天,然后再出门吃饭并等待球赛开始。
老球迷
看北欧雪男篮,氛围和现在一样
“我看篮球算比较早的。”虽然只有36岁,但陈钢绝对算得上老球迷,对此他颇为自豪。“我1988年就在看篮球,当时夺得NBA总冠军的是活塞队,所以我看球比很多球迷开始看的公牛王朝还要稍微早点点。”陈钢对初次接触篮球记得很清楚,“看央视的《体坛纵横》,放的是录播,那时还是孙正平在解说。”
喜欢上篮球后,陈钢回忆自己主要都是看NBA,对于中国篮球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和电视新闻,“重庆篮球,就看得更少了。”虽然八一男篮曾在1997年把主场暂时设在重庆,重庆女篮也曾在1999年历史性的冲进全国甲级联赛,并在当年获得第七名的优异成绩,但重庆的男子篮球一直未有大发展,直到“北欧雪”男篮时期才有些许好转。而那也是陈钢第一次现场接触重庆篮球。
“当时买一张球票就能两场比赛连着一起看,那天重庆队打后面的一场。”陈钢回忆,比赛地点正是位于大田湾的市体育馆,那时自己正在读大学,和同学一起买了两张十块钱左右的球票,从下午5点一直看到晚上10点才结束,之后再坐公交车赶回位于沙坪坝的学校。“我现在都记得那时的场景。”陈钢说,“我当时坐的看台第二层,那场比赛我们取得了大胜,那时的氛围就很火爆,现场呐喊的效果和现在的翱龙差不多。”
只可惜,重庆男篮在2000年冲击甲A联赛(CBA前身)时,因两名外援突然“叛逃”而功亏一篑,之后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并于2006年解散。此后,陈钢和他的同学都只能看NBA和CBA,直到2013年。
包打听
专门注册微博发布球队最新动态
“在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之前,和重庆篮球接触得比较少,这段时间主要看CBA和NBA。”陈钢的重庆篮球“空白期”直到2013年结束。那年,重庆翱龙宣布将征战NBL,当时,从网上获悉此消息的陈钢十分激动,从此开始了作为球迷与球队的深度接触。
“基本每场都看,只要不影响上班。”从那时起,陈钢再次回到大田湾,每次都到场为球队加油助威。甚至会在每个比赛日提前两小时来到球场,等球队进场馆进行投篮热身时,与每个球员和教练击掌后才出门吃饭等到球赛开始再回来。有时间,他还会组织球迷去观摩球队训练,或是在球队外出拉练时去机场送行。一来二去,陈钢和俱乐部的球员、教练、总经理甚至是队医都熟了起来。“毕竟看了这么长时间的比赛和训练,怎么都认识了吧。”陈钢笑言。
陈钢关心球队动态,每当进入选择外援等节点时期,他就会主动与俱乐部相关人员联系,打听情况。这也让他时常能在第一时间获悉球队动态。“我以前不耍微博,现在专门注册了一个微博,就是为了让球迷们知道球队的动态。”不只是微博,陈钢在自己的QQ动态和贴吧里,也随时更新球队动态。例如,球队本赛季更换的外援摩根因为航班原因推迟一天到重庆,陈钢就第一时间在球队贴吧发布了消息。
“主要都是我主动问,比如外援是谁,信好久到,人好久到,当然能否发布是要征得俱乐部同意的。”陈钢表示,因为自己时常发布俱乐部的动态,在个人的社交网络上也会同时分享一些球队训练的照片,不少曾经的同学都以为他现在已经去了球队工作。
大吧主
球迷QQ群人数在升入CBA后激增
陈钢在球迷圈里比较出名,但知道他真名的人其实不多。因为在贴吧里,球迷们主要以网名相称,作为球队贴吧的吧主之一,网名为“cyx5083”的陈钢亲身体验到球队在升入CBA后,人气和火热程度的急速增长。
陈钢回忆,球队的贴吧是去年初创立的,与今年升入CBA的江苏同曦相比,虽然翱龙贴吧只有2000多名球迷,对方有5000多人,但发帖的积极性却十分高,这也让陈钢非常自豪。陈钢同时还负责球迷的QQ群,五六个管理员里他是唯一一个球迷,其余都是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和推广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球迷数量的增加,陈钢感触很深,“翱龙从NBL开始,相比之下影响力确实不大,除了像我们这样很喜欢篮球的铁杆球迷去看球以外,关注度还是不够。”
从今年9月3号确定升入CBA后,明显感觉到球队的知名度、关注度和球迷人群多了,很多90后、95后都加入到了群里。陈钢说以一个QQ群为例,在NBL时期,一个球迷QQ群最多时为600多人,“而现在已经轻轻松松近1000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