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姑两瓣湿乎乎
2018年3月19日,时任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在欧盟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发
2018年6月13日,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从位于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离开。发
7月9日,英国新任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走出位于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接替此前一天辞职的戴维·戴维斯。 发
7月3日,时任英国卫生大臣的杰里米·亨特离开位于伦敦的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特雷莎·梅7月9日任命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为新的外交大臣,接替当天因脱欧分歧而辞职的鲍里斯·约翰逊。 发
距离英国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离欧盟的日子还剩不到9个月时间,但在这节骨眼儿上,负责和欧盟谈判的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和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竟然双双辞职不干了。
虽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于今年6月26日批准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法案,将正式允许英国脱离欧盟。但迄今为止保守部对于脱欧方案仍存在分歧。
当地时间7月8日,2016年受命出任英国脱欧事务大臣的戴维·戴维斯向首相递交了辞呈。他的辞职还带着“连锁反应”:英国脱欧事务部次长史蒂夫·贝克、英国脱欧事务部长助理苏拉·布雷弗曼相继辞职;9日,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随后也加入了这一辞职队伍。
面对几位重臣的辞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回应非常简略:她对戴维斯辞去退欧事务部长职务感到遗憾,同时承认“我与戴维斯在英国脱欧政策的界定上存在分歧。”对于约翰逊,梅姨表示感谢他所做的工作。
据悉,此前梅曾表示,英国会公布期待已久的有关伦敦与布鲁塞尔谈判立场的文件。该方案内容包括,英国将提议成立英国与欧盟的自贸区。
“硬脱欧派”主张英国彻底脱离欧盟和欧洲单一市场,让英国全面掌控边界、移民和司法政策;“软脱欧派”则主张不要彻底与欧盟撕裂,让英国继续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
对此,英国国内要求退出欧盟关税同盟与欧洲共同市场的“硬脱欧派”称,这是对脱欧誓言的。
按计划,英国发布脱欧后,“脱欧”事务大臣要去欧洲多个国家展开游说工作,而这份“不情愿干的差事”可能成了让戴维斯递交辞呈的导火索。
在戴维斯看来,英国“脱欧”后应该与欧盟彻底切割关系,并与其他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同时,英国可以不受欧洲的影响,制定自己的法律。
在辞职信中,戴维斯表示,梅的政策取向和策略将使英国在与欧盟谈判中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同时使英国执行结果、兑现脱欧承诺的可能性变得渺茫。
彭博社的报道称,戴维斯及其副手都是长期的欧洲怀疑论者,他们决定不支持首相梅此前提出的脱欧方案。另一方面,担任外交大臣的约翰逊是英国脱欧运动的代言人,他的退出向那些在2016年中投票决定离开欧盟的人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他们的决定被了。
英国最大在野党工党表示,约翰逊与戴维斯的辞职让梅只剩“零”。工党副魁沃森还称,“这个国家正处在停滞状态,四分五裂且不稳定。首相无法实现脱欧,也没有任何”。
确实,新人已“临危受命”:英国现任住房部长多米尼克·拉布迅速被首相任命为英国新的脱欧事务大臣,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则成为新的外交大臣。
英国2016年经由投票决定“脱欧”,定于明年3月29日正式离开欧盟。英欧双方此前商定,从明年3月底至2020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但过渡期后英欧将保持何种关系,以及关联“脱欧”具体操作的关税和贸易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为避免与欧盟国家在交界地区发生摩擦,英国将签署条约,承诺与欧盟规则保持“持续协调”;这一交界地区将获得“综合关税区”待遇;
英国议会将监督英国的贸易政策,有权“选择”欧盟规则;英欧未来的农产品等货物贸易将遵循“共同规则手册”;服务贸易方面会有不同安排,允许英国弹性调节;
欧洲法院在英国不再具有司法管辖权,但在与欧盟规则完全一致的领域,英国法院须对欧盟判例法给予“应有尊重”;
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说:“人们要求我们做的就是人员不再往来、欧盟没有司法管辖权、不再继续向欧盟交钱、没有欧盟关税同盟和欧洲共同市场。”
欧盟与英国“脱欧”谈判的首席代表米歇尔·巴尼耶此前强调,须与欧盟指导意见兼容,且不得产生额外花销和繁文缛节。他在社交“推特”上写道:“我们将评估(英方)提议,看看它是否具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除了接受欧方审视,英国国内部分人士也计划对方案提出挑战。执政党保守一个“脱欧派”团体的雅各布·里斯-莫格等议员将在下周议会下院审议贸易法案时提出修正案,以制约特雷莎·梅的脱欧方案。
时间确实紧迫,毕竟英国必须在今年10月达成可持续性的脱欧后伙伴关系,但眼下仍有不少重大障碍需要克服。
戴维·戴维斯于2016年被任命为英国脱欧事务大臣,负责与欧盟谈判脱欧。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戴维斯辞职将导致本届内阁出现危机。这位英国“脱欧先生”到底是何许人,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戴维斯1948年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他的父亲是威尔士人,戴维斯在母亲死后,仅和父亲见过一面。
戴维斯的母亲嫁给了印刷工人,带着戴维斯搬到伦敦,住在贫民社区。一家人后来住进伦敦西南部图廷的市建住宅,在这里,戴维斯上了中学。由于成绩不够优秀,戴维斯未能顺利进入大学,而是从事保险业务为生。
为了挣钱重拾学业,戴维斯加入英国陆军特种空降部队。经过努力,他入读沃里克大学,学习和计算机科学,并在伦敦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5岁那年,戴维斯入职英国泰特-莱尔糖业公司,埋头苦干17年,跻身高管行列。在泰特-莱尔糖业公司工作期间,戴维斯还了美国哈佛大学的高级管理课程。
他和妻子在沃里克大学相识,育有3个孩子。选择从政后,戴维斯1987年当选下院议员,1994年至1997年,任外交国务大臣,负责英国与欧盟事务。2001年和2005年,戴维斯两次角逐保守党党首失败,在2005年更是惜败于卡梅伦。2003年至2008年期间,戴维斯入职保守党影子内阁,担任内政大臣等职务。
2008年6月,戴维斯为执政党工党推行的监管政策,辞去议员职务,以通过补选造势强化对工党。不出意料,戴维斯再度胜选,但其影子内阁职务不再。
保守党在2010年选举上台后,卡梅伦有意邀请戴维斯加入内阁,被其。几年来,戴维斯自身立场,不时与卡梅伦相左。
戴维斯曾表示,一旦英国选择脱离欧盟,第一谈判对象将不是欧盟,而是。英国需与敲定协议,同意汽车和工业品入关,以争取英方想要的条件。其次,英国需与欧盟其他大国磋商,如法国。
戴维斯说,“英国和欧盟间的市场能够得到。欧洲上那些头脑冷静、务实的商人会竭尽全力确保与英国的贸易不被。”
获得脱欧事务大臣任命之前,戴维斯在保守党草根平台网站“保守党之家”上撰文称,只要欧盟认识到英国不只关心自己的边界管控,他们就会想谈,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英国《泰晤士报》指出,戴维斯是英国中的“硬脱欧”派,他们呼吁根据2016年的结果,与欧盟彻底界限。而特雷莎·梅则试图在“软脱欧”与“硬脱欧”之间寻求平衡。特雷莎·梅前不久在内阁会议之后宣布其内阁已在“脱欧”问题上“达成一致立场”,并将向欧盟提出在“脱欧”后设立“英国-欧盟货物贸易区”的。
戴维斯表示,自己无法支持这样的政策,是一个“不情愿的服役者”。根据报道,梅在回信中表示,自己不赞同戴维斯就脱欧政策作出的判断。
戴维斯在辞呈中对梅说,现在很难作出判断,“有可能你是对的,而我是错的”。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当下的迷茫和困惑,但英国依然需要在复杂而的局面中作出选择。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9日因与首相特雷莎·梅在脱欧立场上的分歧而辞职,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随后被任命为外交大臣。在英国报道中,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与辞职的戴维斯、约翰逊一道被称为脱欧派三大代表人物。
有人评价约翰逊是老式里的人物形象。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有两个不同的约翰逊并存于一身;有人称他为泰迪熊、“狡猾的狐狸”,表面上的不着边际放浪形骸,同时有着“色彩缤纷”的私人生活,实质上是个严肃和心机十足的另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非常接近约翰逊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约翰逊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他,他特别包容,可以将那些持不同意见者联合在一起,很有领导力。而且他不会不懂装懂,对一些非常专业的,比如金融衍生品等事物他不耻下问。他对人友善,热爱阅读,每次出差时,都会看到他去机场书店买书看书。他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人们对他可能有一天成为首相的猜测。他是一个很另类的,如果是其他人,有着他犯过的那些事、出过的那些丑闻,早就出局了,但是他的个人魅力,让他成为了英国最有个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英国曾报道说,很多人一想到约翰逊可能会成为首相,就联想到他的手指按在了核弹发射器的按钮上的情景,让人脊梁骨发凉。
2008年6月,约翰逊竞选伦敦市长成功后,记者多次与他在不同场合接触,甚至在地铁车厢内也遇见过。约翰逊的幽默风趣、潇洒随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他在中国访问期间吃油条、坐高铁、在上海外滩对着无数中国自嘲被挂在缆车上等情景,无不让人感到这位以乱发为标志的伦敦前市长的另类之处。
约翰逊的个人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应该是以英国上流社会阶层为主体的保守党的典型。约翰逊出生在美国纽约,是土耳其人的,还有俄罗斯血统。早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接受教育,父亲是英国保守党,并在欧洲议会当过议员,母亲是个画家。那时,正好披头士到达纽约,因此他就有了一个别名,叫作“金发披头士”。
童年时的约翰逊生活相当动荡,因为父亲常被派到美国或者欧洲,在15年里搬了30次家。后来父母离异,母亲曾崩溃。
约翰逊13岁时获得学金,就读英国伊顿公学。在伊顿他练就了强悍性格:在橄榄球场上,他曾四次摔断鼻梁。
18岁时,约翰逊又拿到学金进入大学学习古典文明学。进入大学之后,约翰逊完全于,曾任大学学生会,还曾被选为精英布灵顿俱乐部的,前任首相卡梅伦和戴安娜王妃的兄长都曾是该俱乐部同时代的。
从严格意义上说,约翰逊线年在地方选举中获胜,成为郡汉利地区的一位保守党地方议员。后因他与所任职的社同事长期保持婚外情,并导致对方怀孕的事件被,遭当时的保守党领导人出党。
2006年,梦想在35岁前进入内阁的约翰逊,眼睁睁地看着比他年轻两岁、他在伊顿和的校友卡梅伦,登上了保守党的位子。
直到2007年7月伦敦市长竞选开始,卡梅伦在“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情况下,突然想起了约翰逊,但仅授予他“影子内阁”教育大臣一职,而且是以辞去《旁观者》总编辑为条件。
2008年5月,约翰逊力压工党候选人、被中国人称作“红色肯”的利文斯通,成为伦敦市市长并于4年后连任。
说起约翰逊与欧盟,还颇有一番渊源。约翰逊的父亲斯坦利·约翰逊1973年-1979年期间是一位欧盟议会议员。约翰逊青少年时代的那几年,都是在布鲁塞尔度过的。而他的第二任妻子——一位大律师,就是那时在布鲁塞尔的玩伴。
或许正是因为早年在布鲁塞尔的生活让他在父亲身边看到了欧盟内部种种官僚及弊端。而作为记者在欧盟驻站的经历,更是不仅奠定了他一贯反欧的倾向,而且也使得他有了在英国最初的名声。
1989年春,在《每日电讯报》做记者的约翰逊,被派往布鲁塞尔驻站。他的“反欧”论调从那时起就极其鲜明并逐渐根深蒂固。当时的欧盟委员会雅克·德劳常遭约翰逊激烈。“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则非常赏识他,把他称为自己最中意的驻欧记者。回到英国后,他成为了《每日电讯报》明星经济学家。因此,他的“反欧”立场是一以贯之的,也为政坛和熟知。